高一作文

时间:2025-04-05 17:29:40
【精选】高一作文锦集7篇

【精选】高一作文锦集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作文 篇1

春天的时候,几只燕子在院子屋檐下筑了一个鸟巢,它们日出而飞,日落而归。我好想知道它们每天飞出去都干了些什么,在无际的天空中,俯视大地,那又是怎样一种感受呢?记得在它们刚筑巢时,几只燕子纷纷不知从哪儿衔来干草,泥土,一点一点将巢垒的这么坚固。它们勤恳而平凡,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着。燕子的到来也使我们全家笼罩在幸福祥和的氛围当中。

可就在我快要中考的一天,鸟儿们突然都飞走了,爸爸说这是燕子出巢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天气这么暖和,它们为什么飞走呢?又要飞到哪儿去呢?中考后,爸爸一直说燕子走了,预示着我也要走出家门开始下一个人生起点了。是啊!从小到大,在这个家中包含了我太多的欢笑与苦痛,存在着我太多的永久的记忆。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过父母,离开过这个家,可是现在,在不远的将来,我便要踏上开往另一个陌生地方的汽车,开启下一段征程。 心中有不舍,但我却不会难过.我知道那个地方有我的梦想,也是我实现它的地方,我要在那片崭新的沃土上续写我的辉煌.离别的滋味在我看来只代表伤感,却又是一种很特别很令人值得回味的美丽.不要过多地计较它的无情,它会让彼此的心拉的更紧.我便犹如刚飞走的鸟儿,在遥远的地方守望着我的家,祝福着我的同伴。 可是,当我看到那空荡荡的鸟巢时,心中又充满了怀念,来年的春天燕子们是否还会记得路,认识它们这个小窝?我不敢确定,但又坚信它们一定会来的,因为这是它们曾经的家。鸟儿们,请带上我的祝愿,将爱心洒满人间,我也会像你一样勇敢无畏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高一作文 篇2

人们常说,秋是多感的季节。确实,那微微的寒意怎能不勾起心里那淡淡地思念?

梦中,还是那幅场景,还是那些人。在校园的某棵树下,一大群人肆无忌惮的欢笑着,张扬着青春所特有的活力。而你,就在那一大群人中间,脚下踩满落叶,脸上的笑定格成了瞬间。

记得你曾说过,你喜欢枫叶。常常会看到你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一个人蹲下身在树下细数落叶。那认真的神情好安静,看到的那一刻起,心里泛起了一层层涟漪,如一滴水滴入一面平静的湖,久久不能平静。偶尔我会取笑你为文艺青年,那是你就会涨红脸和我争辩着。我们就是这样,不损损对方就会觉得难受。

我们的第一次相识是在秋天,午后阳光暖暖的,温顺的洒在你的侧脸。窗台旁的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角落里。你以转学生的身份进入我们的世界,又以好朋友的身份走进我的世界。年少的我们都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邀请便可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一起笑,一起闹,偶尔干一些疯狂的事。经常打打闹闹,斗嘴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你老是损我发育不良,长得太矮,小不点。我当然也不甘示弱的称你为大胖子,发育过剩,长得过于‘圆润’。

时光就这样在我们的吵吵闹闹中被挥霍掉。不知何时起,你有了的新朋友,我们也被分在不同的班级。我们之间开始隔了一层透明的玻璃,可以看见彼此,却难以再靠近。偶尔在校园里相遇,我也只是淡淡回应你的招呼,然后飞也似的逃掉,恨不得不相遇。秋风寒冷,可你们仍肆意笑着,跳跃在校园里,像一个又一个的精灵。如同飘落的秋叶,飞旋在空中。你周围围着那么多的新朋友,那么多人中却早已不见我的身影。我站在你们的圈子外遥遥的望着,心底盛满了失落。那幅画面刺痛了心,渐渐被伤痛吞噬朽化,变成一片模糊。

后来,只剩下我一个人静看落叶飞扬,再也看不到一个谁痴痴地蹲在树下,细数落叶。秋风挑逗着落叶,也轻轻托起我的脸。我伸出手想挽留住那一片落叶,就像祈望能留住那逝去的时光一样。但那落叶却飘扬而下,停留在它依恋的树根。一如那失去的时光,从指间滑落,留下的只有思念。

秋风寒意微凉,毕业后的我们已是各自天涯。只是,不经意看见一棵树,便会想起树下的某个身影……

高一作文 篇3

他携一缕菊香来,只因他经历官场污浊。才知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纯美丽;他执一支巨笔来,只因他经历黑暗社会中庶民百姓的疾苦,才知让沉默不再沉默的美丽;他……

一切只因经历,才知美丽,纵观千年,保尝不如此。

经历“导路迷”

静静汩罗,衣袂飞扬,上下求索,踽踽独行——屈原一心“来吾导夫先路也”,但最只有“谣诼谓余以善淫”的悲剧。

在他经历史朝政的黑暗与不公,人心的不古与多疑后,他知道了一支笔,一卷纸下的那份安宁与美丽,于是有了千古绝唱之《离骚》。

经历“逍遥游”

将九万里的情怀放荡于三千濮水之上。赤之子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他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

有谁看不到这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这充满血泪的孤高与怪诞能不让人敬畏。在孟子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失落挫折后,最终成就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哲学的美丽。

经历“酷刑残”

是谁,写出了史家千古之绝唱;是谁,吟出了无韵之《离骚》。

在他经历了严酷的刑法后,终知一心伏案,与纸为友的美丽。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最终以正直刚毅彪炳史册,照耀尘寰。

经历“汉民苦”

她有海棠般娇羞的容颜,她有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她有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她有桃花香消红断的泪痕。

只因她经历汉室宫阙百姓的疾苦,才知将曾让皎月黯然皎花失色的美丽种植在荒野的沙漠才能得到真正永恒的美丽。

只因经历地狱的黑暗,才知天堂的光明;只因经历多舛的旅途,才知收获的幸福。

只因经历,才知美丽。

高一作文 篇4

他叫王小东,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他的心里藏着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秘密,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名女生,别人都叫她豆豆,真是人如其名,安静的像一颗豆豆。

每天他最大的快乐就是”陪”豆豆一起发呆,当然是他在后面远远的看着豆豆,不是他没有勇气搭讪豆豆,而是他不敢打扰别人的学习,说到学习,他的成绩永远排在班里的后五位,偶尔发个疯,冲到了倒数第六,这就是他最好的成绩了,但豆豆不一样,她的成绩永远排在班里的前五位,偶尔没考好,落到了第六。

高中永远是人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只看成绩的大班级里,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成绩,那你就没有发言权,当然你一个成绩差的去喜欢一个成绩好的,那简直是癞头蛤蟆想吃天鹅肉。时间飞快,转眼间就到了高三,而他们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验高考,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想考一个好的大学,王小东也是其中一份子,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也想拼搏一下,学累了,就看看沉思的豆豆,这好像是自己这三年来养成的习惯。仿佛看到了她,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一样。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而高考也如期而至,高考过后,同学们没有了以往的严肃,都相互说笑着,王小东看了看仍安静的像豆子一样的豆豆,转身离开了,或许这个秘密会永远的留在自己的心底,在自己高中的三年,自己曾经喜欢上了一个名叫豆豆的女孩子,这就足够了。爱在心口难开。

高一作文 篇5

整个年级都洋溢在欢声笑语之中。

才刚刚得知要举行班歌比赛,同学们便开始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这是初中生涯的最后一次班歌比赛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其他班级也兴致盎然、摩拳擦掌,做着绝对充分的准备。听,大课间总能听见阵阵歌声,仿佛穿越松林的波涛,浑厚隽永;又仿佛泠泠淙淙的溪流,悦耳动听……多么富有朝气!每每听到这些歌声,同学们便充满斗志,期待在全年级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为初中“班歌史”画上圆满的句号。

随着比赛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同学们的心也越发紧张,但因为初三的功课实在是紧,能挤出来排练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人便提议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排练,却被大家当场否决——不能扰乱年级午休秩序。

“铃铃铃”,午睡的铃声打响了,所有人都在准备好好睡个觉,放松放松,以确保下午的学习质量。

但是,突如其来的响声彻底打破了这珍贵的宁静。

声音是从四楼传来的。一阵接着一阵。歌声,伴随着有规律的跺脚声,将我硬生生地从睡眠中拽出来,我不知所措地望着天花板。一看时间,午休开始才几分钟,便想忍一忍继续我的午休,但那声音一直不愿停下,反而愈来愈大,还穿插着此起波伏的呼喊声,我索性捂起耳朵,不想被这噪声所打扰。

可一切都于事无补,喧闹声不绝于耳。终于,班里的同学们都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皱着眉头,面面相觑———原本令我们喜爱的歌声,如今却不堪入耳。好像砂纸摩擦着的尖利,浊浪翻滚着的邪恶。有同学想要上楼去阻止,但各种忧虑还是绊住了将行的步伐;有同学想要报告老班,但想想班主任之间的尴尬又独自叹息……我试着闭紧眼睛,捂紧耳朵,止不住的困意却一次次地被噪音所阻断,脑袋嗡嗡作响,心里实在是烦躁又郁闷。

下午的课,我的头昏昏沉沉,其他同学也哈欠连天。班里原有的积极与活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困倦与劳累。一连几天,均是如此。我望着满是叉叉的作业本,叹息。

维护公共秩序,人人有责。而所有无视公共秩序的行径,将使一切动听的歌声沦为噪音;一切精致动人的面容,变得让人生厌。

祈愿,歌声悠扬,秩序永存。

高一作文 篇6

窗外,暖暖的阳光正普照着大地。

窗外透过窗户折射进来,刺激着我的神经,我拼命的睁开疲惫的眼睛,一片舞动的“绿色”进入我的视线,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瞬间,我陶醉了,多久没见过这样自然的景象了……哦!这周围是这样的绿,绿得发亮,似乎就要伴随着自然的音符跳跃起来。突然,荒废的墙壁上覆盖着的一片绿,涌进我的眼球,那是?难道是?我再也按耐不住好奇的心,三步并两步,冲进房间。

真的!那是爬山虎!它从墙角一直蔓延到墙顶,那坚韧的藤似乎就要紧紧的咬定荒废的墙壁,毫不放松!绿色的叶片里渗透出它努力攀爬的汗珠,晶莹剔透。向上!向上!它似乎就要把爪子伸到周围的大树那样,好一股强劲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它,覆盖了整片墙壁……我的心不由得一颤,那到底是怎样的一股力量啊!曾经,这里不是荒废了吗?墙壁上不是寸草不生吗?没有足够的养料,没有足够的雨水,它居然可以这样得生机怏然!就凭着每天早上那儿几滴露水生长着吗?太不可思议了!

没错!就是那股力量!那股永不服输的力量!这样恶劣的环境都无法击垮它。而我,那小小的困难就阻挠了我继续前进的道路,不可以,我要坚持,永不服输!

窗外,那片“绿”慢慢地跳进我的心底,那股神奇的力量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

高一作文 篇7

论国籍,哈姆雷特与黛玉显然不同;论时代,他俩更是大相径庭。哈姆雷特有着王室血统,肩负复仇使命;而黛玉不过是一柔弱女子,吟诗作画罢了。可若是细想,这两者似有共同之处。倘若哈姆雷特与黛玉生活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里,或许,他们也会相惜相怜吧。

哈姆雷特作为高高在上的王子,却有着平民的心:他低调、平实、正义与仁义。这显然不应为一个王室所有。他固然会因他的性格受到平民的'爱戴,可当他被残忍地赋予“复仇者”这个称号,他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

林黛玉由仙草投胎而来,因她的宿命体弱多病。她的才华、她的气韵,无疑是最出众的、最让人欣赏的。然而她多愁善感、心思敏锐,怀疑这世上的一切。一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却因其个性而悲惨终死。作为封建时代的角色,她无疑是最悲哀的。

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过于活跃,占据了他眼前的现实世界。如书上所写,他是个怀疑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他有一双看穿心灵的慧眼,因此他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也因此不再自信、不再坚信一切。他失去了信仰,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期望。他被复仇的阴影吞噬,被自己的内心世界折磨。作为一个复仇者,他不果断、不残忍、不够坚定。他从头到尾都在说要“复仇”:“狠心的,奸诈的,悖理的坏蛋!啊,报仇!”他一直在坚定自己的复仇信念,然而他把这种复仇的热情统统浪费在了自责和辱骂上:“啊,我好蠢啊!我这样真算的英勇啊,明知道亲爱的父亲被人家谋杀了…我偏要学下流的女人用空话泄气…这台戏是机关,我要用它抓国王的良心来看看。”很明显,哈姆雷特早已用他那双慧眼看透了自己——他早已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迟疑。他把“复仇者”这个角色硬生生地塞给自己,试图用它来驾驭自己,于是他开始恨自己的懦弱,恨自己的所谓的“胆小如鼠,缺少胆汁”,恨自己太过平和以至于被人家嘲笑和侮辱。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因而让他的内心世界强大,导致他一味地放任自己的内心,任使它思考和责骂,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哈姆雷特,终还是让他的内心驾驭了自己。

《红楼梦》中说,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多了的一窍,我仔细揣度了很久。这一窍,或许正是把她推向死亡的魔手。黛玉和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因而使她“处处留意,步步小心”,总以为一切都在针对她。她的慧心——那多了的一窍,却用在了猜疑和忧郁中:当黛玉听到远处飘渺的歌声,她会敏锐地捕捉住其中的深情,把它移用于自己身上,她的慧心让她联想到自己,捕捉住伤感;当黛玉看到贾宝玉在宝钗房中谈笑,她的慧心给她灌注猜疑,给她植入思想——让她以为他们是在说自己。于是她嫉妒、生疑,让“黛玉之心”继续泛滥。以至于临死之前,黛玉还用她的最后一丝气力去责骂和忧郁:“宝玉,你这个负心人……”她的一生被猜忌蒙蔽,被自己强大的内心驾驭和折磨。

黛玉,如此聪慧之人,却让她的内心打败了自己。

可见,哈姆雷特和林黛玉的悲惨命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多思善感的性格。他们太敏感,因而让这敏感生出罪恶的萌芽,滋养怀疑和忧郁。他们的性格注定他们无法在既定的环境中生存,注定要走向颠覆。从《哈姆雷特》与《红楼梦》来看,是否在告诉我们一个深沉的道理:人的内心可以驾驭一个人的生命……

《【精选】高一作文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